耳根后面長硬疙瘩可能與淋巴結炎、皮脂腺囊腫、毛囊炎、脂肪瘤、腮腺腫瘤等原因有關。硬疙瘩通常表現為局部腫脹、觸痛或質地改變,部分可能伴隨紅腫發熱等癥狀。
1、淋巴結炎
耳后淋巴結炎多由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常見于上呼吸道感染或頭皮炎癥。硬疙瘩質地較韌,可能伴隨壓痛或發熱。治療需針對原發感染,可遵醫囑使用阿莫西林、頭孢克肟等抗生素,局部熱敷有助于緩解癥狀。若持續腫大需排除結核等特殊感染因素。
2、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導管阻塞導致分泌物潴留形成囊腫,觸診呈圓形硬結,表面光滑。繼發感染時可出現紅腫疼痛。較小囊腫無須處理,較大或有感染跡象的囊腫需手術切除。避免擠壓以防感染擴散,日常注意皮膚清潔。
3、毛囊炎
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細菌感染毛囊引發炎癥,表現為紅色硬結伴膿頭。局部可涂抹莫匹羅星軟膏,嚴重時口服克拉霉素。保持患處干燥清潔,避免抓撓。反復發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礎疾病。
4、脂肪瘤
由成熟脂肪細胞構成的良性腫瘤,質地柔軟但位置較深時觸感偏硬。生長緩慢且無痛感,多發體質者可能反復出現。直徑超過3厘米或影響外觀時可手術切除,術后復發概率較低。
5、腮腺腫瘤
腮腺區硬塊需警惕混合瘤或惡性腫瘤。混合瘤邊界清楚可推動,惡性腫瘤則質地堅硬且可能侵犯面神經。超聲或CT可輔助診斷,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惡性者需結合放療。發現無痛性持續增大的硬塊應及時就診。
日常應避免反復觸摸刺激硬疙瘩,觀察其大小、質地變化及伴隨癥狀。保持耳后皮膚清潔干燥,飲食宜清淡,減少高糖高脂食物攝入。若硬疙瘩持續增大超過兩周、出現疼痛潰爛或伴隨發熱消瘦等癥狀,須立即就醫排查腫瘤可能。夜間睡眠避免壓迫患側,選擇透氣枕頭減少局部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