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尿管堵塞可能由泌尿系結石、腫瘤壓迫、先天性狹窄、炎癥粘連、妊娠子宮壓迫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藥物排石、手術解除梗阻、支架置入等方式治療。
1、結石梗阻:泌尿系結石是常見病因,可能與代謝異常、飲水不足、高草酸飲食有關,通常表現為突發腰腹部絞痛、血尿。小于6mm的結石可通過多飲水、口服坦索羅辛、雙氯芬酸鈉促進排出,嚴重者需體外沖擊波碎石或輸尿管鏡取石。
2、腫瘤壓迫:盆腔腫瘤如宮頸癌、前列腺癌可能壓迫輸尿管,通常伴隨無痛性血尿、消瘦。需手術切除腫瘤或放置輸尿管支架,配合順鉑、紫杉醇等化療藥物控制病情進展。
3、先天狹窄:輸尿管瓣膜或腔靜脈后輸尿管等畸形可導致慢性梗阻,易反復發生尿路感染。輕度狹窄可通過定期超聲監測,重度需行輸尿管成形術或狹窄段切除吻合術。
4、炎癥粘連:結核性輸尿管炎或反復泌尿感染可能造成管腔粘連閉塞,常伴低熱、尿頻。需長期抗結核治療異煙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或手術松解粘連,術后需留置雙J管3個月。
5、妊娠壓迫:增大的子宮可能壓迫右側輸尿管,多發于妊娠晚期,表現為腎盂積水。多數產后可自行緩解,嚴重者需臨時置入輸尿管支架,建議采取左側臥位減輕壓迫。
日常需保持每日2000ml以上飲水量,限制菠菜、動物內臟等高嘌呤飲食,避免久坐憋尿。定期進行泌尿系超聲檢查監測腎功能,出現持續腰痛、少尿或無尿需立即就醫。適度進行跳繩、爬樓梯等運動有助于微小結石排出,術后患者應避免劇烈運動防止支架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