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囊腫與宮頸息肉是兩種常見的宮頸病變,主要區別體現在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及處理方式上。
宮頸囊腫多為宮頸腺體導管阻塞導致黏液潴留形成的囊性結構,通常無明顯癥狀,多數在婦科檢查時偶然發現。其形成主要與慢性宮頸炎、宮頸損傷愈合過程中腺管堵塞有關,表現為宮頸表面單個或多個青白色小囊泡,直徑多在2-10毫米。通常無需特殊治療,定期隨訪即可,若合并感染可出現分泌物增多,此時需抗感染治療。
宮頸息肉是宮頸管黏膜組織增生形成的贅生物,多與慢性炎癥刺激、雌激素水平異常相關。常見癥狀為接觸性出血、月經間期出血或白帶增多,息肉多呈紅色舌狀,質地柔軟,直徑可達數厘米。確診后建議手術切除,常用方式包括息肉鉗夾術、電切術,術后需送病理檢查排除惡變可能。
從病理本質上,宮頸囊腫屬于腺體分泌物潴留性改變,而宮頸息肉屬于增生性病變。前者多為生理性改變,后者存在病理性增生可能。治療方面,囊腫以觀察為主,息肉需積極干預。兩者均可通過婦科檢查初步鑒別,陰道超聲和宮頸TCT檢查可進一步明確診斷。若出現異常陰道出血或持續分泌物異常,建議及時就醫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