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發癢在長時間佩戴耳機后較為常見,通常由物理刺激、耳道環境改變或輕微炎癥引起。主要原因包括耳道潮濕悶熱、異物摩擦刺激以及耵聹堆積。
耳道潮濕悶熱是常見誘因。耳機長時間封閉耳道會導致局部汗液蒸發受阻,形成潮濕環境,可能引發表皮浸漬。選擇透氣性好的耳罩式耳機,每佩戴1小時應取下休息10分鐘,有助于保持耳道干燥。
異物摩擦刺激可能引發接觸性皮炎。耳機材質中的金屬部件或塑化劑可能引起過敏反應,表現為瘙癢伴輕微紅腫。更換硅膠或醫用級防過敏耳塞套,出現皮疹時可短期使用氫化可的松乳膏。
耵聹堆積會加重不適感。耳機壓力可能將耳垢推向鼓膜方向,形成栓塞刺激神經末梢。建議每月由專業人員進行耳道清潔,避免自行掏挖損傷皮膚屏障。伴有耳鳴或聽力下降需排除真菌性外耳道炎。
少數情況需警惕感染可能。若出現持續瘙癢伴隨滲液、疼痛或臭味,可能為細菌或真菌感染。需通過耳內鏡檢查確診,必要時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等抗菌藥物治療。糖尿病患者更易繼發此類感染。
日常預防可采取三步措施:保持耳機清潔每周酒精擦拭,控制單次佩戴時長不超過2小時,游泳后及時擦干外耳道。出現持續72小時不緩解的瘙癢或伴隨聽力變化,建議至耳鼻喉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