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穿孔手術可通過腹腔鏡修補術、開腹修補術等方式治療,安全性取決于患者基礎狀況及手術時機。胃穿孔通常由消化性潰瘍、外傷、胃癌等因素引起。
1、手術方式選擇:
腹腔鏡手術創傷小恢復快,適合早期發現的單純性穿孔;開腹手術適用于復雜穿孔或合并腹腔感染的情況。兩種術式均需嚴格評估心肺功能,術前糾正休克和電解質紊亂可提升安全性。
2、并發癥防控:
術后腹腔感染是最常見風險,可能與穿孔時間超過24小時有關,表現為發熱、腹膜刺激征。術中充分沖洗腹腔、術后使用頭孢哌酮舒巴坦、奧硝唑等抗生素可有效預防。
3、基礎疾病管理:
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或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患者,穿孔復發風險增加。建議術后根除幽門螺桿菌,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藥物,改用塞來昔布等COX-2抑制劑。
4、術后恢復要點:
胃腸減壓需維持48小時,逐步過渡從流質到半流質飲食。早期下床活動預防腸粘連,術后3個月內避免劇烈運動。疼痛控制可選用帕瑞昔布鈉聯合硬膜外鎮痛。
5、緊急處理預案:
若術后出現吻合口瘺,表現為突發劇烈腹痛和引流液渾濁,需立即禁食并考慮二次手術。術前備血、術中放置引流管是降低此類風險的關鍵措施。
術后飲食宜選擇米湯、蒸蛋等低渣食物,6周后逐步引入軟爛魚肉和煮熟的蔬菜;恢復期可進行散步等低強度運動,每日監測體溫和切口情況;保持半臥位休息減輕腹腔壓力,術后3個月需復查胃鏡評估愈合狀態。嚴格遵循醫囑用藥和復查是確保手術安全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