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根尖周炎通常由細菌感染、物理刺激或化學刺激等因素引起,可通過根管治療、藥物治療或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該病主要表現為患牙持續性跳痛、咬合痛及牙齦腫脹等癥狀。
細菌感染是急性根尖周炎最常見的原因。齲齒或牙周炎未及時治療時,細菌可能通過牙髓腔侵入根尖周組織,引發局部化膿性炎癥。典型癥狀包括牙齒浮出感、叩擊痛,嚴重者可伴隨頜面部腫脹。臨床需通過根管治療清除感染源,必要時配合頭孢類或甲硝唑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物理刺激也可能導致根尖周組織損傷。牙齒外傷、不當正畸力或咬合創傷均可造成根尖區血管破裂,形成局部血腫并繼發炎癥。患者常出現牙齒松動、冷熱敏感等癥狀。早期可通過調磨咬合、患牙制動等保守治療緩解,若發展為根尖囊腫則需手術摘除。
化學刺激多見于牙科治療并發癥。根管消毒藥物溢出、充填材料超填等操作失誤會刺激根尖周組織。臨床表現為治療后突發劇烈疼痛,可能伴隨局部黏膜灼傷。需立即清除刺激性物質,使用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癥狀,嚴重者需行根尖切除術。
部分病例與免疫反應異常相關。根管內殘留的牙髓組織可能引發變態反應,導致根尖周肉芽腫形成。這類患者往往有反復發作史,X線可見根尖區陰影。除常規根管治療外,必要時需聯合糖皮質激素局部注射。
長期慢性根尖周炎急性發作也占一定比例。既往存在根尖肉芽腫或囊腫的患者,在免疫力下降時可突發急性炎癥。特征為既往無癥狀區突然腫痛,可能伴發熱等全身癥狀。應急處理包括切開引流、全身抗生素應用,待急性期過后行根尖手術。
當出現劇烈牙痛伴面部腫脹時,建議24小時內就診口腔外科。延誤治療可能導致間隙感染、骨髓炎等嚴重并發癥。日常應注意口腔衛生,定期檢查牙齒,避免用患牙咀嚼硬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