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壁疝主要表現為腹部局部隆起或包塊,在站立、咳嗽或用力時突出,平臥后可回納或消失。腹壁疝是腹內臟器或組織通過腹壁薄弱處向外突出的疾病,常見類型包括臍疝、腹股溝疝、切口疝等。
腹壁疝的典型特征為可復性包塊。早期可能僅表現為腹壁輕微膨出,質地柔軟,按壓無痛感。隨著病情進展,包塊體積增大,突出頻率增加,可能伴有墜脹感或隱痛。部分患者會出現嵌頓性疝,表現為包塊無法回納、劇烈疼痛、局部紅腫,嚴重時可引發腸梗阻或腸壞死。
腹壁疝的形成與腹壁結構薄弱和腹內壓增高有關。先天性腹壁發育不良、手術切口愈合不良、年齡增長導致的肌肉萎縮均可造成腹壁薄弱。慢性咳嗽、長期便秘、前列腺增生引起的排尿困難、重體力勞動等因素會增加腹內壓力,促使疝發生。
輕度腹壁疝可通過佩戴疝氣帶緩解癥狀,但無法根治。保守治療期間需避免增加腹壓的行為,如提重物、劇烈運動等。癥狀明顯或發生嵌頓時需手術治療,常用術式包括傳統疝修補術、無張力疝修補術和腹腔鏡疝修補術。術后需保持傷口清潔干燥,三個月內避免重體力勞動。
腹壁疝患者出現包塊突然增大、劇烈疼痛、嘔吐等癥狀時,需立即就醫排除嵌頓風險。肥胖人群、長期吸煙者、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屬于腹壁疝高發人群,建議定期體檢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