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完孩子憋不住尿通常由盆底肌損傷、膀胱過度活動、尿道括約肌功能障礙等因素引起,醫(yī)學上稱為產后壓力性尿失禁。產后尿失禁可通過盆底肌訓練、膀胱訓練、電刺激治療等方式改善。
盆底肌損傷是分娩過程中盆底肌肉和韌帶過度拉伸導致。陰道分娩尤其是產程過長或胎兒較大時,盆底支持結構易受損。表現為咳嗽、打噴嚏時漏尿。建議堅持凱格爾運動,每天3組每組10-15次收縮,持續(xù)6-8周可見改善。
膀胱過度活動與妊娠期激素變化及神經調節(jié)異常有關。產后膀胱敏感度未恢復,可能出現尿急、尿頻癥狀。可采用定時排尿訓練,每2小時排尿一次逐漸延長間隔,配合記錄排尿日記。
尿道括約肌功能障礙多與分娩時的神經損傷相關。可能伴隨排尿無力感,嚴重者需生物反饋治療。臨床常用低頻電刺激增強肌肉收縮力,每周2-3次,療程約12周。
少數情況下合并盆腔器官脫垂需評估手術指征。若出現持續(xù)尿痛、血尿或排尿困難,提示可能存在尿路感染或膀胱頸梗阻,需尿動力學檢查明確診斷。
產后6周復查應常規(guī)進行盆底功能評估。輕度癥狀通過3個月系統鍛煉多可恢復,中重度需結合磁刺激或尿道中段懸吊術治療。哺乳期用藥需謹慎,避免使用抗膽堿能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