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會導致谷丙轉氨酶升高。肝臟脂肪堆積可能引發肝細胞損傷,促使谷丙轉氨酶釋放入血,表現為指標異常。
脂肪肝分為非酒精性和酒精性兩類,均可能伴隨肝功能異常。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約30%會出現谷丙轉氨酶輕度至中度升高,數值通常在正常值上限2-3倍范圍內波動。酒精性脂肪肝因乙醇代謝產物直接損傷肝細胞,轉氨酶升高更為顯著,且常伴隨谷草轉氨酶同步上升。
1、脂肪肝引起轉氨酶升高的機制:
肝細胞內脂肪過度沉積會誘發氧化應激反應,導致線粒體功能障礙。肝細胞膜完整性遭破壞后,胞內酶類物質外溢進入血液循環。谷丙轉氨酶主要存在于肝細胞胞漿中,對肝細胞損傷敏感度較高,成為反映脂肪肝進展的重要指標。
2、轉氨酶升高的臨床意義:
單純性脂肪肝階段轉氨酶多正常或輕微升高,若持續超過正常值2倍需警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轉氨酶數值與超聲顯示的脂肪浸潤程度不完全平行,需結合γ-谷氨酰轉肽酶、堿性磷酸酶等指標綜合判斷。長期異常升高可能提示肝纖維化進程啟動。
改善脂肪肝相關轉氨酶異常需采取綜合措施。每日有氧運動30分鐘以上促進脂肪代謝,推薦游泳、快走等低沖擊運動。飲食控制需減少精制糖和飽和脂肪攝入,增加膳食纖維與優質蛋白比例,可選用蕎麥、鷹嘴豆等低升糖指數食材。補充水飛薊素、維生素E等抗氧化劑有助于減輕肝細胞氧化損傷。定期監測肝功能指標變化,轉氨酶持續異常需肝穿刺明確病理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