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汗可能由氣虛、陰虛、陽虛等體質虛弱引起。多汗與體質虛弱的關系主要有氣虛不固、陰虛火旺、陽虛外越、濕熱內蘊、肝郁化火等因素。
氣虛不固表現為自汗不止,稍動即汗出淋漓,常伴有氣短乏力。調理以補氣固表為主,可選用黃芪、黨參等藥材,配合玉屏風散加減。
陰虛火旺多見夜間盜汗,汗出粘手,伴有五心煩熱。治療需滋陰降火,常用知柏地黃丸或當歸六黃湯,輔以銀耳、百合等滋陰食材。
陽虛外越常見冷汗淋漓,汗后畏寒,四肢不溫。溫陽固表是主要治法,可選用桂枝加附子湯,配合艾灸關元、氣海等穴位。
濕熱內蘊者汗出粘膩,伴有口苦口臭。清熱化濕是關鍵,常用茵陳五苓散,飲食需避免肥甘厚味。
肝郁化火表現為情緒波動時突發大汗,胸脅脹悶。疏肝解郁為主,可用丹梔逍遙散,配合玫瑰花、菊花等代茶飲。
長期異常多汗需排除甲狀腺功能亢進、糖尿病等器質性疾病。若伴隨心悸、消瘦等癥狀,建議盡早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