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可通過控制血糖、激光治療、玻璃體切除術、抗VEGF藥物注射、定期眼科檢查等方式干預。該病由長期高血糖、微血管損傷、炎癥反應、氧化應激、遺傳易感性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現為視力模糊、飛蚊癥、視野缺損、黃斑水腫等癥狀。
1、控制血糖:
嚴格管理血糖水平是延緩病變進展的核心措施。通過飲食調整減少精制糖攝入,增加全谷物和膳食纖維;規律進行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遵醫囑使用胰島素或口服降糖藥如二甲雙胍、格列美脲、西格列汀。血糖穩定可降低視網膜血管滲透性損傷風險。
2、激光治療:
針對視網膜新生血管或黃斑水腫,采用局部激光光凝術封閉滲漏血管,全視網膜光凝術可抑制缺血區域血管增生。激光治療需分3-4次完成,術后可能出現暫時性視物模糊,需避免劇烈運動防止玻璃體出血。
3、玻璃體切除:
當出現玻璃體積血或牽引性視網膜脫離時,需行微創玻璃體切割手術聯合眼內激光。術中可能注入硅油或氣體維持視網膜復位,術后需保持特定體位2-4周,定期復查眼壓及視網膜復位情況。
4、抗VEGF治療:
玻璃體內注射雷珠單抗、阿柏西普、康柏西普等藥物,能抑制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減輕黃斑水腫和新生血管。每月注射1次連續3-6個月,需監測眼壓和感染跡象,聯合光學相干斷層掃描評估療效。
5、定期篩查:
1型糖尿病患者確診5年內需首次眼底檢查,2型糖尿病患者確診即應篩查。每半年進行散瞳眼底檢查、熒光血管造影,早期發現無灌注區或微動脈瘤。合并高血壓或腎病者需縮短至每3個月隨訪。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防治需綜合代謝管理與眼科干預。每日攝入深色蔬菜200克以上,選擇低GI食物如燕麥、藜麥;堅持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嚴格戒煙限酒;使用血糖儀監測空腹及餐后血糖。出現突然視力下降或視物變形需立即急診處理,晚期病變視力損害常不可逆,早期干預可保留有用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