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腺癌可通過手術切除、化學治療、放射治療、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方式干預。疾病可能與基因突變、慢性炎癥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便血、腸梗阻等癥狀。
1、手術切除:根治性手術是早期結腸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包括右半結腸切除術、左半結腸切除術等術式。對于局部進展期患者可能需聯合淋巴結清掃,術后需定期復查腸鏡監測復發。
2、化學治療:常用方案包含奧沙利鉑聯合卡培他濱的XELOX方案,或聯合亞葉酸鈣的FOLFOX方案。輔助化療適用于Ⅲ期患者或高風險Ⅱ期患者,可降低復發率約20%。
3、放射治療:多用于直腸部位腫瘤的術前新輔助放療,通過三維適形放療或調強放療精準定位病灶。對于骨轉移引起的疼痛,局部放療可有效緩解癥狀。
4、靶向治療:抗血管生成藥物貝伐珠單抗可聯合化療使用,EGFR抑制劑西妥昔單抗適用于RAS野生型患者。治療前需進行基因檢測指導用藥選擇。
5、免疫治療:PD-1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適用于微衛星高度不穩定的轉移性患者。免疫檢查點抑制劑通過激活T細胞殺傷腫瘤細胞,需監測免疫相關不良反應。
日常飲食建議增加膳食纖維攝入如燕麥、西蘭花,限制紅肉及加工肉制品。適度進行快走、游泳等有氧運動,術后患者需循序漸進恢復體能。定期監測腫瘤標志物CEA水平,術后2年內每3個月復查腹部CT。出現持續腹痛、排便習慣改變等癥狀應及時就診,遺傳高風險人群建議進行APC基因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