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著幾天拉肚子可能由飲食不當、腸道感染、食物過敏、藥物副作用、腸易激綜合征等原因引起。
1、飲食不當:
攝入過多生冷、辛辣或變質食物會刺激腸道黏膜,導致腸道蠕動加快。高脂肪或高纖維食物過量也可能引發消化不良。這類腹瀉通常伴隨腹脹、腸鳴,調整飲食后癥狀可緩解。
2、腸道感染:
病毒性胃腸炎或細菌性痢疾是常見病因,多由諾如病毒、輪狀病毒或沙門氏菌感染引起。患者可能出現水樣便、發熱、腹痛,嚴重時會導致脫水。需通過糞便檢測確診病原體。
3、食物過敏:
乳糖不耐受或麩質過敏等食物不耐受反應會引發滲透性腹瀉。這類腹瀉常在進食特定食物后2小時內發作,可能伴有皮疹、嘔吐等過敏癥狀。消除過敏原后癥狀改善。
4、藥物副作用:
抗生素使用可能破壞腸道菌群平衡,引發抗生素相關性腹瀉。部分降壓藥、降糖藥或化療藥物也會刺激腸道。停藥或更換藥物后腹瀉通常可自行緩解。
5、腸易激綜合征:
功能性腸道紊亂表現為腹瀉與便秘交替發作,可能與精神壓力、內臟高敏感性有關。癥狀持續超過3個月且排除器質性疾病即可診斷,需配合心理調節和飲食管理。
持續腹瀉期間建議選擇低渣飲食如米粥、面條,避免乳制品和高纖維食物。可適量補充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烹飪時注意生熟分開。若出現血便、持續高熱或嚴重脫水,需及時就醫進行糞便常規、血常規或腸鏡檢查。日常注意觀察排便頻率和性狀變化,記錄可疑誘因食物有助于病因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