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房顫患者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包括胺碘酮、普羅帕酮和索他洛爾。這些藥物需在心血管專科醫生指導下使用,具體選擇需結合患者基礎疾病、心功能狀態及藥物不良反應風險綜合評估。
胺碘酮適用于合并器質性心臟病的患者,通過延長心肌細胞動作電位時程發揮廣譜抗心律失常作用,但需警惕甲狀腺功能異常和肺纖維化等不良反應。普羅帕酮對無器質性心臟病患者效果顯著,通過鈉通道阻滯作用抑制心房異位起搏,常見副作用為胃腸道反應和傳導阻滯。索他洛爾兼具β受體阻滯和鉀通道阻滯作用,適用于預防房顫復發,使用期間需監測QT間期以防尖端扭轉型室速。
非藥物治療方面,對于藥物控制不佳的持續性房顫,可考慮導管消融術或左心耳封堵術。導管消融通過射頻能量隔離肺靜脈異常電活動,左心耳封堵術則用于卒中高危且不能耐受抗凝治療的患者。
日常管理需控制血壓、血糖等危險因素,限制酒精和咖啡因攝入。建議定期監測INR值國際標準化比值以調整華法林用量,新型口服抗凝藥如達比加群酯、利伐沙班也可在醫生指導下選用。出現心悸加重或暈厥等預警癥狀時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