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簡稱青春期功血主要由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功能未成熟、激素水平失衡引起。常見原因包括內分泌調節異常、凝血功能異常、精神心理因素及器質性疾病等。
內分泌調節異常是青春期功血的核心發病機制。下丘腦-垂體對卵巢功能的調控尚未完善,可能導致卵泡發育障礙或無排卵,造成雌激素持續作用而缺乏孕激素對抗,引起子宮內膜突破性出血。這種情況通常表現為月經周期紊亂、經期延長或經量增多。
凝血功能異常可能加重出血癥狀。部分青少年存在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缺乏,或獲得性血小板功能異常。這些情況會導致子宮內膜出血難以自行停止,臨床可見經血中有大量血塊,嚴重者可出現貧血癥狀。
精神心理因素通過神經內分泌途徑影響月經周期。學業壓力、家庭關系緊張或情緒劇烈波動時,體內兒茶酚胺和皮質醇水平升高,可能抑制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的脈沖分泌,進一步干擾排卵功能。這類患者往往伴有失眠、焦慮等神經衰弱表現。
器質性疾病需重點排查。雖然青春期功血多為功能性改變,但仍需排除血液系統疾病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異常及生殖系統畸形如子宮縱隔。這些疾病除月經異常外,通常伴有特異性癥狀,如皮膚瘀斑、體重驟變或周期性腹痛。
少數情況下需考慮醫源性因素。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抗凝藥物或緊急避孕藥可能干擾正常月經模式。藥物引起的出血多表現為用藥后突發大量出血,停藥后癥狀可緩解。
對于持續出血超過7天、血紅蛋白低于100g/L或伴隨暈厥的患者,建議及時至婦科門診就診。醫生會根據超聲檢查、激素水平測定和凝血功能篩查結果制定個體化治療方案,必要時采用激素療法或輔助止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