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不張最害怕呼吸道阻塞、肺部炎癥、胸腔積液、腫瘤壓迫和術后并發癥。肺不張是指肺泡內氣體減少導致肺組織萎陷,可能引發呼吸困難、低氧血癥等嚴重后果。
1、呼吸道阻塞
呼吸道阻塞是導致肺不張的常見原因,痰液黏稠、異物吸入或支氣管痙攣可能阻塞氣道。患者會出現咳嗽、胸悶等癥狀,嚴重時需通過支氣管鏡清除阻塞物。保持呼吸道濕潤、定期翻身拍背有助于預防痰液滯留。
2、肺部炎癥
肺炎、肺結核等炎癥性疾病可能引起肺泡表面活性物質減少,導致局部肺組織塌陷。炎癥反應會伴隨發熱、咳膿痰等表現,需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早期進行深呼吸訓練可幫助維持肺泡擴張。
3、胸腔積液
大量胸腔積液會壓迫肺組織造成壓迫性肺不張,常見于心力衰竭、惡性腫瘤等。患者表現為進行性呼吸困難,胸腔穿刺引流可緩解癥狀。限制鈉鹽攝入有助于減少液體潴留。
4、腫瘤壓迫
肺部或縱隔腫瘤直接壓迫支氣管會導致遠端肺組織萎縮,這種肺不張往往進展隱匿。CT檢查能明確腫瘤位置,手術切除或放化療是主要治療手段。戒煙可降低腫瘤發生風險。
5、術后并發癥
全身麻醉后呼吸肌無力、傷口疼痛抑制咳嗽反射,易誘發術后肺不張。表現為血氧飽和度下降,需使用鎮痛藥物配合呼吸訓練。術前呼吸功能鍛煉能有效預防該并發癥。
肺不張患者應保持每天適量有氧運動如散步,促進肺功能恢復;飲食需保證優質蛋白攝入,如魚肉、雞蛋等幫助組織修復;避免接觸煙霧粉塵等刺激物,室內可使用空氣加濕器;嚴格遵醫囑進行呼吸康復訓練,定期復查胸片評估肺復張情況;出現呼吸急促、胸痛加重等表現時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