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專業醫學檢測才能準確判斷是否感染艾滋病病毒,自我觀察癥狀無法確診。
一、艾滋病檢測方法:
醫療機構提供的血液檢測是唯一確診方式。高危行為后需等待窗口期通常4-12周進行抗體檢測,第三代檢測試劑可同時查抗原抗體,窗口期縮短至2-6周。核酸檢測能在感染后7-14天發現病毒,但成本較高。初篩陽性需經免疫印跡試驗確認,避免假陽性干擾。
二、高危行為識別:
無保護性行為、共用注射器、職業暴露等是主要傳播途徑。若發生此類行為,即便未出現急性期癥狀如持續發熱、淋巴結腫大、皮疹等,仍建議檢測。病毒攜帶者在無癥狀期仍具傳染性,僅憑臨床表現易漏診。
三、檢測渠道與注意事項:
各地疾控中心提供免費匿名檢測,醫院感染科或皮膚性病科亦可就診。家庭自測試紙可作為初篩手段,但需注意操作規范。檢測前后應接受專業咨詢,陰性結果需在窗口期后復檢,陽性結果需啟動抗病毒治療。我國推行"發現即治療"策略,規范用藥可有效控制病毒載量。
日常應避免共用剃須刀等可能接觸血液的物品,發生暴露后72小時內可使用阻斷藥物。保持單一性伴侶并使用安全套能顯著降低風險。確診患者需定期監測CD4細胞計數和病毒載量,同時注意營養支持,適當補充蛋白質和維生素,避免生食和未消毒乳制品。適度有氧運動有助于維持免疫功能,但需避免過度疲勞。心理干預同樣重要,可通過專業機構獲得心理支持和同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