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疼痛可能由外傷、甲溝炎、真菌感染、銀屑病、末梢神經炎等原因引起。指甲疼痛通常表現為局部紅腫、壓痛、甲板變形等癥狀,需結合具體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
1、外傷
指甲受到擠壓或碰撞可能導致甲床損傷,引發疼痛。輕微外傷可通過冷敷緩解腫脹,保持患處清潔干燥。若出現甲下血腫,需由醫生評估是否需引流處理。避免反復刺激受傷指甲,防止繼發感染。
2、甲溝炎
甲周組織細菌感染會引起劇烈跳痛,多因修甲不當或撕倒刺導致。早期可用碘伏消毒并外敷抗生素軟膏如莫匹羅星軟膏。形成膿腫時需切開引流,嚴重者需拔甲治療。日常應避免過度修剪指甲兩側。
3、真菌感染
甲癬會導致甲板增厚、分層并伴隨脹痛。可外用阿莫羅芬搽劑或口服特比萘芬片治療。真菌感染易復發,需堅持用藥至新甲完全長出。保持手足干燥,不與他人共用指甲剪等物品。
4、銀屑病
銀屑病甲損害表現為甲板點狀凹陷或甲剝離,可能伴隨疼痛。局部可使用卡泊三醇軟膏,嚴重時需配合光療或甲氨蝶呤等系統治療。避免機械刺激患甲,控制全身病情有助于改善甲病變。
5、末梢神經炎
糖尿病或維生素缺乏導致的神經病變可能引起甲周刺痛感。需控制血糖并補充B族維生素,可配合甲鈷胺營養神經。定期檢查四肢感覺功能,避免因感覺遲鈍造成二次傷害。
出現持續指甲疼痛應盡早就醫明確病因,避免自行拔甲或使用偏方。日常注意手足防護,修剪指甲時保留1-2毫米游離緣,穿寬松透氣的鞋襪。均衡飲食保證蛋白質和鋅攝入,有助于指甲健康生長。若患有糖尿病等基礎疾病,需定期檢查足部情況預防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