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甲空了一般由真菌感染、外傷、營養不良、銀屑病或濕疹等皮膚疾病引起,可通過抗真菌治療、局部護理、營養補充等方式改善。
1、真菌感染:
甲真菌病俗稱灰指甲是最常見原因,致病菌如紅色毛癬菌會破壞甲板角質層,導致甲床分離形成中空。早期表現為甲板渾濁增厚,逐漸發展為甲板脆裂脫落。需通過真菌鏡檢確診,外用環吡酮胺搽劑或口服特比萘芬治療,同時保持足部干燥。
2、機械損傷:
指甲受擠壓、撞擊等外力作用可能導致甲床與甲板分離。常見于穿鞋過緊、運動創傷或美甲操作不當。損傷后甲下出血會形成空腔,伴隨壓痛感。需修剪游離甲緣避免二次損傷,新甲生長周期約3-6個月可自行恢復。
3、營養缺乏:
長期缺乏蛋白質、維生素A/B7生物素、鐵元素會影響角蛋白合成,導致甲板變薄分層。素食者、消化吸收障礙患者易發,可能伴隨毛發干枯。建議增加乳制品、深海魚、堅果攝入,必要時補充復合維生素制劑。
4、銀屑病甲損:
約50%銀屑病患者會出現甲改變,甲板出現點狀凹陷或油滴樣變,嚴重時甲床角化過度導致甲板抬起。通常伴隨頭皮、肘膝部位鱗屑性紅斑。需控制原發病,局部使用卡泊三醇軟膏改善甲床炎癥。
5、濕疹累及:
慢性手部濕疹可能引發甲周皮炎,炎癥反應干擾甲母質功能,導致甲板生長異常。表現為甲板橫溝、縱嵴或部分缺失。需避免接觸洗滌劑,外用糖皮質激素控制濕疹活動期癥狀。
日常應避免指甲長時間浸泡,接觸化學物品時佩戴手套。適當攝入含硫氨基酸食物如雞蛋、洋蔥促進角蛋白合成,修剪指甲保留1-2毫米游離緣。若空甲范圍超過50%、伴隨紅腫疼痛或全身癥狀,需及時就診排查系統性疾病的可能。真菌感染者需堅持用藥至新甲完全長出,防止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