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多數情況下并不嚴重,但需要及時干預治療。這種細菌感染在人群中較為常見,長期存在可能引發胃炎、胃潰瘍等消化道疾病,少數情況下與胃癌發生相關。
一、感染初期表現:
早期感染可能僅表現為輕微腹脹、噯氣或偶發上腹隱痛,部分人群甚至無明顯癥狀。此時胃黏膜損傷較輕,通過碳13/14呼氣試驗或胃鏡檢查可確診。建議采用四聯療法兩種抗生素+質子泵抑制劑+鉍劑規范治療14天,治愈率可達85%以上。治療期間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實行分餐制防止交叉感染。
二、慢性感染階段:
持續感染超過6個月可能發展為慢性活動性胃炎,典型癥狀包括餐后飽脹、規律性上腹痛、反酸等。胃鏡檢查可見黏膜充血水腫或糜爛,此時需在根除治療基礎上配合胃黏膜保護劑。建議選擇易消化的食物如山藥、南瓜,避免濃茶咖啡等刺激胃酸分泌的飲品。
三、并發癥風險:
約10%-15%感染者可能進展為消化性潰瘍,表現為夜間痛、進食后緩解等特征性癥狀。極少數長期未治療者可能出現胃黏膜萎縮或腸化生,這類病變屬于癌前狀態。對于有胃癌家族史或持續幽門螺旋桿菌陽性者,建議每年進行胃鏡隨訪監測。
根除治療后應復查確認療效,日常注意餐具消毒、避免共用餐具。飲食上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果蔬,如獼猴桃、西蘭花等,有助于胃黏膜修復。保持規律作息,減少熬夜和過度疲勞,適度進行八段錦、太極拳等舒緩運動增強免疫力。家庭成員建議同步篩查,實現共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