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角膜炎通常由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外傷或隱形眼鏡使用不當等因素引起。該病可通過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手術干預等方式改善,具體病因與治療需結合臨床檢查確定。
細菌感染是急性角膜炎的常見原因,常見致病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等。患者可能出現眼瞼痙攣、畏光流淚等癥狀。治療需根據藥敏試驗選用抗生素滴眼液,如左氧氟沙星、妥布霉素等。
病毒感染以單純皰疹病毒性角膜炎多見,表現為樹枝狀角膜潰瘍。早期使用阿昔洛韋滴眼液可控制病情,嚴重時需聯合口服抗病毒藥物。角膜知覺減退是其特征性表現。
真菌感染多見于農業外傷后,鐮刀菌屬是主要病原體。典型癥狀為羽毛狀浸潤灶伴前房積膿。治療需長期使用那他霉素或兩性霉素B滴眼液,治療周期可達數周。
角膜異物或化學傷導致的外傷性角膜炎,需立即清除異物并用生理鹽水沖洗。伴隨劇烈眼痛時,可臨時使用表面麻醉劑緩解癥狀,但需嚴格避免長期使用。
長期佩戴隱形眼鏡可能引發棘阿米巴角膜炎,表現為環形角膜浸潤。預防需規范護理鏡片,出現眼紅眼痛癥狀應及時就診。嚴重角膜潰瘍穿孔病例需行角膜移植術。
出現持續眼紅、視力下降癥狀超過24小時,或伴有膿性分泌物時,建議盡早就醫。免疫缺陷患者發生角膜炎需住院治療,避免引發角膜穿孔等嚴重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