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瘙癢可能由皮膚干燥、接觸性皮炎、真菌感染、濕疹、蕁麻疹等原因引起。
氣候干燥或頻繁接觸清潔劑可能導致皮膚屏障受損,引發瘙癢。表現為局部脫屑、發紅,無明確皮疹。建議減少堿性洗滌劑使用,每日涂抹含尿素或神經酰胺的保濕霜,避免過度搔抓。若伴隨裂口出血需警惕繼發感染。
接觸金屬鎳、橡膠制品或化妝品等致敏物后,手部出現邊界清晰的紅斑、丘疹伴劇烈刺癢。常見于家庭主婦或特定職業人群。需立即用清水沖洗接觸部位,局部冷敷緩解癥狀,必要時使用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物。
手癬多由紅色毛癬菌感染引起,表現為指縫或掌心環形脫屑、水皰,夜間瘙癢明顯。具有傳染性,需與足癬同時治療。可外用聯苯芐唑乳膏,保持患處干燥透氣,避免與他人共用毛巾等物品。
慢性濕疹常對稱發生于手背,呈現苔蘚樣變、色素沉著與劇烈瘙癢交替發作。發病與免疫異常相關,冷熱刺激或精神緊張可加重癥狀。建議短期使用丁酸氫化可的松軟膏,配合光療改善皮膚增厚。
過敏體質者接觸花粉、食物等變應原后,手部突發風團樣皮疹伴灼癢,24小時內可自行消退但反復發作。需排查過敏原,急性期服用西替利嗪,嚴重時需急診處理喉頭水腫等并發癥。
日常應避免過度洗手,水溫控制在37℃以下,使用無香料溫和洗手液。冬季佩戴棉質手套防護,洗衣時選擇低敏洗滌劑。若瘙癢持續兩周以上、出現膿皰或發熱,需排查糖尿病、肝膽疾病等系統性疾病。記錄發作時間與環境因素有助于醫生判斷病因,切勿長期自行涂抹含薄荷的止癢藥膏掩蓋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