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裂與痔瘡可通過疼痛特點、出血表現、局部體征、發病機制及伴隨癥狀進行區分。主要有疼痛性質差異、出血特征不同、肛門外觀區別、病理基礎差異、伴隨癥狀差異等要點。
1、疼痛性質差異
肛裂疼痛具有典型周期性,排便時出現刀割樣銳痛,便后持續數小時痙攣性疼痛。痔瘡多為脹痛或灼痛,內痔脫出時可產生墜脹感,血栓性外痔表現為突發持續性劇痛。肛裂疼痛程度通常超過痔瘡,且與排便動作直接相關。
2、出血特征不同
肛裂出血量少,呈鮮紅色血絲附著于糞便表面或手紙帶血。痔瘡出血可為滴血或噴射狀,內痔出血量可能較多,長期出血可導致貧血。肛裂出血多伴隨排便疼痛同步出現,而痔瘡出血可能無痛。
3、肛門外觀區別
肛裂體檢可見肛管后正中線縱行潰瘍,慢性期伴發前哨痔和肛乳頭肥大。痔瘡表現為齒狀線上下靜脈團塊,外痔可見紫紅色柔軟包塊,混合痔可有環狀脫出物。指檢時肛裂患者因疼痛常拒絕檢查,而痔瘡患者耐受性相對較好。
4、病理基礎差異
肛裂是肛管皮膚全層縱行裂開形成的潰瘍,多因便秘導致機械性損傷。痔瘡是肛墊病理性肥大下移或靜脈叢曲張,與腹壓增高、靜脈回流障礙有關。肛裂病變位于肛管上皮,痔瘡涉及黏膜下血管叢。
5、伴隨癥狀差異
肛裂患者多伴便秘、排便恐懼等排便習慣改變。痔瘡可能出現肛門潮濕瘙癢、黏液分泌,內痔脫出需手法復位。肛裂較少引發全身癥狀,痔瘡長期出血可伴乏力等貧血表現。
日常需保持膳食纖維攝入預防便秘,避免久坐久站,便后溫水坐浴可緩解癥狀。肛裂急性期建議使用緩瀉劑軟化糞便,痔瘡發作期可抬高臀部減輕靜脈淤血。若出現持續出血、劇烈疼痛或包塊無法回納,應及時至肛腸科就診,避免自行使用強效止痛藥掩蓋病情。兩種疾病均需規范治療防止慢性化,反復發作的陳舊性肛裂可能需要手術干預,痔瘡根據分型選擇硬化注射或吻合器手術等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