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角膜炎可能由單純皰疹病毒、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腺病毒、EB病毒、巨細胞病毒等感染引起。病毒性角膜炎通常表現為眼部疼痛、畏光、流淚、視力模糊等癥狀,可通過抗病毒藥物、糖皮質激素、人工淚液、角膜修復劑、免疫調節劑等方式治療。
1、單純皰疹病毒
單純皰疹病毒1型是病毒性角膜炎最常見的病原體,初次感染后病毒可潛伏于三叉神經節,當免疫力下降時病毒復活并侵襲角膜。患者可能出現樹枝狀角膜潰瘍、地圖狀潰瘍等典型病變。治療需使用更昔洛韋滴眼液、阿昔洛韋眼膏等抗病毒藥物,嚴重時需聯合糖皮質激素控制炎癥。
2、水痘-帶狀皰疹病毒
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引起的角膜炎多伴隨帶狀皰疹發作,病毒沿三叉神經眼支侵犯角膜,表現為假樹枝狀潰瘍或盤狀角膜炎。急性期需使用泛昔洛韋口服聯合干擾素滴眼液,后期角膜瘢痕可考慮角膜移植手術。
3、腺病毒
腺病毒通過接觸傳播引發流行性角結膜炎,角膜可出現上皮下浸潤,病程具有自限性但易復發。治療以干擾素滴眼液為主,嚴重角膜混濁時可短期使用低濃度糖皮質激素,需警惕激素誘發青光眼風險。
4、EB病毒
EB病毒相關性角膜炎多見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常表現為持續性角膜上皮缺損或基質層炎癥。確診需通過PCR檢測病毒DNA,治療采用更昔洛韋全身用藥聯合角膜營養劑,必要時進行羊膜移植促進上皮修復。
5、巨細胞病毒
巨細胞病毒角膜炎好發于艾滋病患者或器官移植術后人群,特征為角膜內皮炎伴虹膜睫狀體炎。靜脈注射更昔洛韋是主要治療手段,角膜水腫嚴重時需前房穿刺減壓,長期隨訪警惕病毒耐藥性。
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應保持眼部清潔,避免揉眼導致病毒擴散。飲食需增加維生素A、C、E及鋅元素攝入,如胡蘿卜、藍莓、堅果等有助于角膜修復。外出佩戴防紫外線眼鏡,減少電子屏幕使用時間。出現眼紅、疼痛加重或視力急劇下降時須立即就醫,不可自行停用或延長激素類藥物使用時間。免疫力低下人群可定期進行眼科檢查,接種帶狀皰疹疫苗有一定預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