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后吐血需立即就醫,可能由急性胃黏膜病變、食管賁門黏膜撕裂癥、消化性潰瘍等原因引起。治療方式包括禁食禁水、藥物止血、內鏡治療等,嚴重時需手術干預。
1、禁食禁水
醉酒后吐血需立即停止攝入任何食物和液體,避免進一步刺激受損的消化道黏膜。保持平臥位并將頭部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誤吸導致窒息。此時胃腸處于應激狀態,進食可能加重出血或誘發再次嘔吐。
2、藥物止血
醫生可能開具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泮托拉唑抑制胃酸分泌,或靜脈注射血凝酶、生長抑素等止血藥物。這些藥物能減少胃酸對黏膜的腐蝕,促進凝血功能。需注意所有藥物均須在醫療監護下使用,禁止自行服用。
3、內鏡治療
對于活動性出血患者,急診胃鏡檢查可明確出血部位,同時進行鈦夾止血、電凝止血或注射腎上腺素等內鏡下治療。該方式能直觀發現食管賁門黏膜撕裂、胃潰瘍等病灶,并實現精準止血。
4、輸血支持
大量嘔血導致血紅蛋白顯著下降時,需輸注紅細胞懸液糾正貧血。同時監測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補充晶體液維持有效循環血量。休克患者需緊急擴容并使用血管活性藥物。
5、病因治療
長期酗酒者需戒酒并進行肝功能評估,合并肝硬化者可能需降低門靜脈壓力治療。幽門螺桿菌陽性的消化性潰瘍患者應接受根除治療。反復出血或惡性腫瘤患者需考慮外科手術。
醉酒后吐血患者恢復期應保持流質飲食,逐步過渡到低纖維軟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可適量補充維生素B族和優質蛋白促進黏膜修復。建議建立健康飲酒習慣,單次飲酒量不超過50克酒精,避免空腹飲酒。定期進行胃鏡檢查監測消化道黏膜狀況,出現黑便、乏力等貧血癥狀時及時復診。長期酗酒者需接受心理干預和戒酒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