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主治梅毒、濕疹、癰腫瘡毒等疾病。土茯苓為百合科植物光葉菝葜的干燥根莖,具有解毒除濕、通利關節等功效,臨床常用于濕熱淋濁、帶下、疥癬等病癥的治療。
1、梅毒
土茯苓是治療梅毒的常用中藥,對梅毒螺旋體感染引起的皮膚黏膜損害有一定改善作用。梅毒患者可能出現硬下疳、淋巴結腫大、皮膚斑疹等癥狀。臨床可配合使用青霉素鈉注射液、芐星青霉素注射液等藥物進行驅梅治療。土茯苓需配伍金銀花、白鮮皮等藥物增強療效。
2、濕疹
土茯苓對濕熱型濕疹有較好療效,能緩解皮膚紅斑、丘疹、滲出等癥狀。濕疹可能與過敏、免疫功能異常等因素有關。治療時可配合使用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乳膏等藥物。外用土茯苓煎湯濕敷有助于減輕瘙癢。
3、癰腫瘡毒
土茯苓可用于熱毒壅盛所致的癰疽疔瘡,具有消腫散結作用。患者常見局部紅腫熱痛、化膿等癥狀。臨床常與連翹、蒲公英等配伍使用,嚴重者可聯用頭孢克洛膠囊、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片等抗生素。
4、濕熱淋濁
土茯苓能改善濕熱下注引起的小便澀痛、渾濁等癥狀。此類癥狀常見于泌尿系統感染,可能伴有尿頻尿急。治療時可配合三金片、鹽酸左氧氟沙星膠囊等藥物。建議患者多飲水促進代謝。
5、關節痹痛
土茯苓對濕熱痹阻引起的關節腫痛、活動受限有緩解作用。常見于痛風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等疾病。可聯合使用雙氯芬酸鈉緩釋片、秋水仙堿片等藥物。患者需注意關節保暖,避免高嘌呤飲食。
使用土茯苓時需注意,陰虛火旺者慎用,孕婦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建議患者遵醫囑規范用藥,不可自行增減藥量。治療期間保持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若出現惡心、腹瀉等不良反應應及時就醫。慢性病患者用藥期間需定期復查相關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