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臟病癥狀表現多樣,常見包括胸悶胸痛、心悸氣短、頭暈乏力、下肢水腫、突發暈厥等。
1、胸悶胸痛:
心絞痛典型表現為胸骨后壓榨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或下頜,持續數分鐘。心肌梗死時疼痛更劇烈且持續不緩解,常伴冷汗瀕死感。非典型癥狀可能表現為上腹痛或背部悶脹感,易被誤診為消化道疾病。
2、心悸氣短:
心律失常患者自覺心跳沉重、漏跳或過速,爬樓梯時氣促明顯。心力衰竭早期表現為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后期靜息狀態下也出現呼吸窘迫。部分患者出現咳嗽粉紅色泡沫痰,提示急性肺水腫。
3、頭暈乏力:
心臟泵血功能下降導致腦供血不足,引發持續疲倦感與站立時黑朦。嚴重心動過緩患者可能出現阿斯綜合征,表現為突然意識喪失。貧血性心臟病患者伴隨面色蒼白、指甲脆裂等體征。
4、下肢水腫:
右心衰竭特征性表現為對稱性踝部水腫,按壓后形成凹陷,傍晚加重晨起減輕。長期肝淤血可導致腹水形成,出現腹脹食欲減退。腎血流減少會引發少尿和體重異常增加。
5、突發暈厥:
主動脈瓣狹窄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易在運動后突發意識喪失。肺栓塞引起的暈厥多伴咯血、胸膜性胸痛。心電圖顯示室顫的心臟驟停患者需立即心肺復蘇。
日常需控制鈉鹽攝入低于5g/日,推薦食用深海魚、燕麥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避免突然劇烈運動。監測晨起靜息心率,若持續>100次/分或<50次/分應及時就診。戒煙并控制血壓低于130/80mmHg,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紅蛋白需維持在7%以下。出現夜間憋醒、持續胸痛超過20分鐘等癥狀時需呼叫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