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痔脫出可通過溫水坐浴、手法復位、藥物治療、硬化劑注射、膠圈套扎等方式治療。內痔脫出通常由長期便秘、久坐久站、妊娠腹壓增高、靜脈曲張、肛墊下移等原因引起。
1、溫水坐浴:
每日用40℃溫水坐浴10-15分鐘,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水中可加入高錳酸鉀溶液或中藥五倍子散,緩解肛門水腫疼痛。坐浴后保持肛周干燥,避免細菌滋生。
2、手法復位:
清潔雙手后涂抹凡士林,用指腹輕柔將脫出痔核推回肛內。復位后臥床休息1小時防止再次脫出。該方法適用于Ⅱ-Ⅲ度內痔,需在醫生指導下操作。
3、藥物治療:
口服地奧司明改善靜脈回流,外用馬應龍麝香痔瘡膏消炎止痛。便血明顯者可服用云南白藥膠囊。藥物治療需配合飲食調節,避免辛辣刺激食物。
4、硬化劑注射:
在痔核基底部注射聚桂醇或魚肝油酸鈉,使血管纖維化萎縮。該微創治療適用于出血為主的Ⅰ-Ⅱ度內痔,需由專業醫師操作,術后可能出現短暫肛門墜脹感。
5、膠圈套扎:
用彈性膠圈結扎痔核根部阻斷血供,使其自然壞死脫落。套扎后需觀察是否出現繼發出血,2周內避免劇烈運動。該方法對Ⅲ度內痔有效率可達85%以上。
日常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選擇燕麥、火龍果等食物軟化糞便。避免長時間保持蹲姿,建議每1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提肛運動可增強盆底肌力量,每日早晚各做50次收縮動作。若脫出痔核嵌頓壞死或反復大量出血,需考慮痔上黏膜環切術等外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