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后翻出肉疙瘩可能是痔瘡、直腸脫垂或肛周膿腫等疾病的表現。常見原因有長期便秘、妊娠腹壓增高、慢性腹瀉、肛周感染、盆底肌松弛等。
1、痔瘡
痔瘡是肛墊下移或靜脈曲張形成的團塊,排便時可能脫出肛門。內痔脫出多呈暗紅色柔軟腫物,可自行回納或需手動復位,常伴有無痛性便血。外痔脫出可見肛緣皮下紫藍色硬結,可能伴有血栓形成和劇烈疼痛。調整飲食增加膳食纖維、溫水坐浴可緩解癥狀,藥物可選擇馬應龍麝香痔瘡膏、太寧栓、化痔栓等。
2、直腸脫垂
直腸黏膜或全層脫出肛門外,初期排便時脫出呈環形皺襞,后期需手動復位甚至長期無法回納。兒童多因發育不良導致,成人常見于多次分娩或長期腹壓增高人群。輕度可通過提肛鍛煉改善,嚴重者需手術固定,常用術式包括直腸懸吊術、Delorme手術等。
3、肛周膿腫
肛腺感染形成膿腔突破皮膚后,可能遺留肉芽腫性突起。表現為肛周紅腫熱痛的硬結,破潰后形成瘺管。需手術切開引流配合抗感染治療,藥物可選擇頭孢克肟、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未及時處理可能發展為肛瘺。
4、肛乳頭肥大
慢性炎癥刺激導致肛乳頭增生,脫出物呈灰白色蒂狀,質地較硬。通常無出血但可能引起肛門墜脹感。無癥狀可不處理,較大者可手術切除,需與直腸息肉鑒別。
5、直腸息肉
黏膜贅生物脫出多為單發球形腫物,表面易出血。腺瘤性息肉有惡變風險,建議腸鏡檢查后切除。家族性息肉病患者需定期監測,藥物干預效果有限。
出現肛門腫物脫出需避免久蹲用力,保持肛周清潔干燥。每日溫水坐浴可促進血液循環,飲食應增加蔬菜水果攝入預防便秘。避免搬運重物或劇烈運動增加腹壓,建議選擇透氣棉質內褲減少摩擦。癥狀持續超過一周或伴隨便血、發熱需及時就診肛腸科,通過肛門指診和肛門鏡明確診斷。妊娠期女性出現脫出物建議側臥休息減輕盆腔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