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敏性鼻炎可通過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孟魯司特鈉等藥物治療,通常由花粉過敏、塵螨刺激、遺傳因素、免疫功能異常、鼻黏膜敏感等原因引起。
1、抗組胺藥物:
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是第二代抗組胺藥,通過阻斷組胺H1受體減輕打噴嚏、鼻癢等癥狀,適合長期控制輕度過敏。地氯雷他定作為代謝產物,嗜睡副作用更小。
2、白三烯抑制劑:
孟魯司特鈉能抑制白三烯受體,緩解鼻塞和炎癥反應,尤其適用于合并哮喘的患者。需連續服用3-5天起效,常見不良反應包括頭痛和胃腸道不適。
3、鼻用激素:
丙酸氟替卡松鼻噴霧劑通過局部抗炎作用降低黏膜水腫,對中重度持續性癥狀效果顯著。布地奈德噴霧劑生物利用度低,兒童使用安全性較高。
4、免疫調節因素:
過敏性鼻炎可能與Th2細胞因子過度分泌有關,表現為血清IgE水平升高和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皮下免疫療法需持續3-5年,有效率約70%。
5、環境誘因控制:
塵螨排泄物和花粉顆粒是常見致病源,伴隨眼結膜充血和夜間咳嗽。使用防螨床罩、空氣凈化器可減少接觸,鼻腔沖洗能清除過敏原。
日常增加深海魚、維生素C攝入有助于減輕炎癥反應,堅持鹽水洗鼻可改善黏膜屏障功能,癥狀持續加重需進行過敏原檢測和特異性免疫治療。冬季干燥時使用加濕器保持鼻腔濕度,避免接觸寵物皮屑等刺激性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