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缺鐵性貧血可通過均衡膳食、科學補鐵、定期監測、適度運動、控制出血風險等方式預防。該癥狀通常由鐵需求增加、鐵攝入不足、鐵吸收障礙、慢性失血、多胎妊娠等原因引起。
1、膳食調整:孕婦每日需鐵量達27mg,約為非孕期的1.8倍。建議多攝入血紅素鐵含量高的動物性食物如牛肉、豬肝、蛤蜊,配合維生素C豐富的橙子、獼猴桃促進非血紅素鐵吸收。避免濃茶、咖啡與補鐵劑同服,其多酚類物質會抑制鐵吸收率達40%-60%。
2、藥物補充:孕16周起常規補充鐵劑可降低貧血發生率52%。臨床常用多糖鐵復合物、硫酸亞鐵、琥珀酸亞鐵等口服制劑,血紅蛋白<100g/L時需治療性補鐵。補鐵期間需監測排便情況,約30%孕婦可能出現黑便或便秘等消化道反應。
3、產檢監測:妊娠中晚期每4-6周檢測血常規,重點關注血紅蛋白、血清鐵蛋白指標。多胎妊娠或孕前月經量多者需提前至孕12周開始監測。血清鐵蛋白<30μg/L提示鐵儲備耗盡,需干預治療。
4、風險控制:積極治療孕前存在的慢性失血性疾病,如痔瘡出血、胃潰瘍等。避免非必要阿司匹林使用,其可增加消化道出血風險。雙胎妊娠孕婦需將補鐵劑量提高至常規劑量的1.5倍。
5、適度運動:每周3-5次低強度有氧運動如孕婦瑜伽、散步,可改善腸道蠕動促進鐵吸收。避免空腹運動引發低血糖,運動后及時補充含鐵點心如紅棗、堅果。合并胎盤低置狀態等特殊情況需遵醫囑調整運動方案。
預防妊娠期貧血需建立貫穿孕期的鐵營養管理方案,從孕前3個月開始儲備鐵元素,孕早期每日攝入15mg鐵,孕中期增至25mg,孕晚期需達到35mg。建議每周攝入動物肝臟100-150g,搭配深綠色蔬菜300g以上。運動選擇以心率不超過140次/分鐘為度,每次持續20-30分鐘。發現面色蒼白、乏力等貧血癥狀時應及時就醫,重度貧血可能影響胎兒腦發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