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原位癌可通過宮頸錐切術、全子宮切除術、激光治療等方式治療。宮頸原位癌通常由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持續感染、免疫功能低下、長期吸煙、過早性行為、多產等因素引起。
高危型人乳頭瘤病毒持續感染是主要致病因素,16型和18型病毒株與70%以上病例相關。患者可能出現接觸性出血、陰道分泌物增多等癥狀。治療需根據病理分級選擇宮頸錐切術或全子宮切除術,術后需定期復查HPV和TCT。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更易發生病毒持續感染,常見于艾滋病患者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人群。這類患者可能伴有反復陰道炎、傷口愈合緩慢等癥狀。除手術治療外,需同步進行免疫調節治療,如干擾素陰道栓劑。
長期吸煙會降低宮頸局部免疫力,煙草中致癌物可直接損傷宮頸上皮細胞。患者常合并慢性宮頸炎,表現為腰骶部酸痛、性交痛等癥狀。治療期間需嚴格戒煙,術后可配合光動力療法清除潛在病灶。
過早性行為和多產會增多次數宮頸創傷機會,初次性行為早于16歲者風險增加2倍。這類患者可能合并宮頸糜爛、宮頸息肉等病變。年輕患者優先選擇保留生育功能的宮頸錐切術,已完成生育者可考慮全子宮切除術。
極少數患者可能進展為浸潤癌,表現為不規則陰道流血、惡臭排液等癥狀。這種情況需擴大手術范圍并配合放化療,術后每3個月復查一次,持續2年無復發可延長隨訪間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