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療后牙齒持續疼痛可能由術后反應、根管遺漏、牙根縱裂、繼發感染或鄰牙問題引起,可通過藥物鎮痛、二次根管治療、牙周治療或拔牙修復等方式處理。
術后反應是常見原因,根管治療過程中器械對根尖周組織的機械刺激可能引發局部炎癥反應,通常表現為咬合痛和冷熱敏感,3-5天內會逐漸緩解。建議避免患側咀嚼,必要時醫生會開具布洛芬等非甾體抗炎藥。
根管遺漏或清理不徹底可能導致治療失敗,牙齒存在額外根管或鈣化根管時,殘留的感染物質會持續刺激牙周組織。CBCT檢查可明確診斷,需進行根管再治療徹底清理感染源,配合氫氧化鈣等根管消毒藥物控制炎癥。
牙根縱裂多發生在薄弱牙體組織,表現為咀嚼時尖銳疼痛和牙齦腫脹。早期可通過纖維樁加固修復,嚴重裂裂需拔除患牙后選擇種植或固定橋修復。長期咬硬物或夜磨牙習慣患者需佩戴咬合墊預防。
繼發感染常見于根尖周炎未完全控制或冠部封閉不嚴,可能伴隨瘺管形成和叩擊痛。需拆除原充填物重新根管消毒,嚴重者需配合根尖切除術。治療期間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口腔衛生。
鄰牙問題或顳下頜關節紊亂可能被誤認為治療牙疼痛,需通過牙髓活力測試和影像學檢查鑒別。若存在鄰面齲或牙周病需同步治療,關節問題可通過熱敷和肌肉放松訓練改善。
若疼痛持續超過1周或出現腫脹發熱,需及時復查排除頜骨骨髓炎等嚴重并發癥。根管治療成功率約85-95%,復雜病例可能需要多次復診完成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