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姨媽時排便疼痛可能與激素變化、前列腺素分泌增加、盆腔充血、子宮內膜異位癥、腸易激綜合征等因素有關,可通過熱敷、調整飲食、藥物干預、手術治療等方式緩解。
1、激素影響:月經期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下降,導致腸道蠕動加快,可能引發痙攣性疼痛。建議避免生冷食物,增加溫飲如姜茶,適度按摩下腹部促進血液循環。
2、前列腺素作用:子宮內膜脫落時釋放大量前列腺素,刺激子宮收縮的同時可能影響腸道平滑肌。布洛芬、萘普生等非甾體抗炎藥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3、盆腔充血:月經期盆腔血管擴張壓迫直腸,可能產生墜脹感。保持膝胸臥位15分鐘/次,每日2-3次可減輕壓迫,避免久坐或穿緊身褲加重癥狀。
4、子宮內膜異位:異位內膜侵犯腸壁時,月經期會出現進行性加重的排便痛。可能與免疫異常、經血逆流有關,通常伴隨性交痛、經量增多。腹腔鏡手術或GnRH-a類藥物可控制病灶發展。
5、腸道敏感:原有腸易激綜合征患者在經期更易出現腹痛腹瀉,與內臟高敏感性相關。低FODMAP飲食可減少產氣,益生菌制劑如雙歧桿菌可調節菌群平衡。
經期需保證每日飲水1500-2000ml,增加燕麥、香蕉等富含鎂元素的食物。溫和的有氧運動如快走可促進前列腺素代謝,但應避免卷腹類壓迫腹部的動作。疼痛持續超過3天或伴隨發熱、血便時需及時婦科就診排查器質性疾病。保持外陰清潔,選擇透氣性好的衛生用品可降低感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