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牙周炎可能導致牙齒松動脫落、牙槽骨吸收、全身系統性疾病風險增加。重度牙周炎的影響主要有牙齒支持組織破壞、咀嚼功能下降、鄰近組織感染擴散、全身炎癥反應加重、美觀與心理社交障礙。
1、牙齒支持組織破壞
牙周炎進展至重度時,牙周膜纖維斷裂,牙骨質與牙槽骨出現不可逆吸收。細菌毒素持續刺激會導致牙周袋深度超過5毫米,臨床附著喪失明顯,牙齒逐漸失去生理性支撐。這種破壞可能引發牙齒病理性移位,甚至形成牙周膿腫。
2、咀嚼功能下降
牙齒松動度達到三度時,咬合接觸面積顯著減少,患者常出現咀嚼無力或疼痛。長期單側咀嚼可能引發顳下頜關節紊亂,部分患者出現進食障礙導致營養攝入不足。嚴重者需依賴流食或軟食,影響消化系統功能。
3、感染擴散風險
牙周袋內厭氧菌可經血液循環引起遠處感染,常見頜面部間隙感染或頜骨骨髓炎。特殊情況下可能誘發細菌性心內膜炎,糖尿病患者更易發生牙源性膿腫擴散。感染控制不及時可能需進行切開引流治療。
4、全身炎癥反應
牙周致病菌產生的內毒素可激活全身免疫應答,C反應蛋白等炎癥標志物持續升高。研究顯示重度牙周炎與動脈粥樣硬化、早產低體重兒、類風濕關節炎存在關聯。慢性炎癥狀態可能加重胰島素抵抗,影響血糖控制。
5、心理社交障礙
牙齒缺失和牙齦萎縮會導致面部輪廓改變,前牙區病變可能影響發音清晰度。口臭癥狀顯著的患者易產生社交回避行為,部分人群出現焦慮或抑郁傾向。修復治療周期長且費用較高,可能造成經濟壓力。
重度牙周炎患者需每3個月進行專業牙周維護治療,采用軟毛牙刷和牙縫刷清潔,避免吸煙及高糖飲食。控制基礎疾病如糖尿病可減緩病情進展,缺失牙應及時修復防止鄰牙傾斜。建議每半年拍攝牙周探診記錄,必要時考慮牙周夾板固定或引導骨再生手術。日常使用含氯己定漱口水輔助控制菌斑,但不宜長期連續使用超過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