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36周小腹隱隱作痛可能是假性宮縮、胎兒活動壓迫或先兆臨產的表現,也可能與胃腸不適、泌尿系統感染等因素有關。建議孕婦觀察疼痛頻率、伴隨癥狀,并及時就醫評估。
1. 假性宮縮
妊娠晚期子宮肌肉會不定期收縮,表現為短暫、不規則的下腹隱痛或發緊感,通常持續30秒以內且不伴隨宮頸擴張。這種生理性宮縮可通過改變體位、補充水分緩解,無須特殊處理。若每小時超過4次或疼痛加劇需警惕早產可能。
2. 胎兒壓迫
隨著胎兒體積增大,胎頭下降入盆可能壓迫恥骨聯合或盆腔神經,引發間歇性鈍痛。孕婦可嘗試骨盆搖擺運動緩解壓力,使用托腹帶分擔重力負荷。若出現持續性劇痛伴行走困難,需排除恥骨聯合分離癥。
3. 胃腸功能紊亂
孕激素水平升高會減緩胃腸蠕動,飲食不當可能誘發脹氣、腸痙攣。建議少量多餐,避免豆類、洋蔥等產氣食物,順時針按摩腹部促進排氣。如伴隨腹瀉、嘔吐需排查食物中毒或感染性腸炎。
4. 泌尿系統問題
子宮增大壓迫輸尿管易引發腎盂積水或膀胱炎,表現為下腹墜痛伴尿頻尿急。孕婦應保持每日飲水量,避免憋尿。出現排尿灼熱感、血尿時需尿常規檢查,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使用頭孢克肟等妊娠安全抗生素。
5. 先兆臨產征兆
規律性腹痛伴隨腰酸、見紅或胎膜早破提示產程啟動。孕36周屬晚期早產范疇,需立即監測宮縮強度和宮頸變化。醫生可能根據情況使用硫酸鎂抑制宮縮,或做好早產兒搶救準備。
建議孕婦記錄疼痛發作時間、持續時間及伴隨癥狀,避免劇烈活動和長時間站立。保持每日30分鐘溫和散步,選擇左側臥位改善胎盤供血。如出現陰道流血、流液或胎動明顯減少,須立即急診處理。定期產檢時需向醫生詳細描述疼痛特征,必要時進行胎心監護和超聲檢查排除胎盤早剝等急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