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靜脈血栓的早期表現包括患肢腫脹、疼痛和皮膚溫度升高。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皮膚發紅、靜脈曲張以及活動后癥狀加重。嚴重時可引發肺栓塞,表現為突發胸痛、呼吸困難和咯血。
靜脈血栓形成通常與血流緩慢、血管壁損傷和血液高凝狀態有關。長時間臥床、手術后制動或長途旅行久坐均可導致血流緩慢。外傷、靜脈穿刺等可能造成血管壁損傷。妊娠、腫瘤或服用避孕藥可能引起血液高凝狀態。
早期發現可通過彈力襪壓迫治療促進靜脈回流。藥物治療常用低分子肝素、華法林或利伐沙班等抗凝劑。對于近端深靜脈血栓或肺栓塞高危患者,可能需要放置下腔靜脈濾器。急性期需絕對臥床,抬高患肢高于心臟水平。
當出現單側下肢不明原因腫脹伴疼痛時,建議盡早就醫檢查。超聲檢查是診斷深靜脈血栓的首選方法,D-二聚體檢測可作為篩查指標。若確診肺栓塞需立即住院治療,嚴重者需行溶栓或取栓手術。
預防措施包括避免久坐久站,長途旅行時定時活動下肢。高風險人群可考慮預防性抗凝治療。術后患者應盡早下床活動,必要時使用間歇充氣加壓裝置。保持適度運動和控制體重也有助于降低血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