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癬的診斷通常需要結合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和病史詢問。診斷方法主要有體格檢查、真菌鏡檢、真菌培養、伍德燈檢查和病理活檢。
1、體格檢查
醫生會觀察腹股溝、會陰等部位的皮損特征。典型表現為環形或半環形紅斑,邊緣隆起伴有鱗屑,中心區域可能呈現色素沉著或消退。皮損常呈對稱分布,可能伴有瘙癢或灼熱感。需注意與濕疹、銀屑病等皮膚病進行鑒別。
2、真菌鏡檢
取皮損邊緣的鱗屑或水皰頂蓋進行氫氧化鉀溶液處理,在顯微鏡下尋找菌絲或孢子。該方法快速簡便,陽性率較高,是門診常用的確診手段。但陰性結果不能完全排除真菌感染,需結合其他檢查。
3、真菌培養
將皮損標本接種于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基,在適宜溫度下培養2-4周。可明確致病菌種類,常見為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等。培養陽性率低于鏡檢,但特異性高,能為后續治療提供菌種依據。
4、伍德燈檢查
在暗室中用伍德燈照射皮損區域,部分真菌感染會呈現特定顏色的熒光。該方法操作簡便無創,但僅對某些特定菌種有效,陽性率有限,多作為輔助診斷手段。
5、病理活檢
對于臨床表現不典型或治療無效的頑固性病例,可進行皮膚組織病理學檢查。通過特殊染色如PAS染色可在角質層發現真菌成分,同時能排除其他皮膚病的可能。該方法創傷性較大,一般不作為常規檢查。
確診股癬后應保持患處清潔干燥,避免搔抓和共用衣物毛巾。選擇透氣性好的棉質內衣,勤換洗并在陽光下暴曬。治療期間避免劇烈運動導致局部出汗增多。飲食宜清淡,限制辛辣刺激性食物。嚴格遵醫囑完成抗真菌療程,即使癥狀消失也應堅持用藥至規定時間,以防復發。合并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者需同時控制原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