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竇炎是指額竇黏膜發生炎癥反應,可能由病毒或細菌感染、過敏反應、鼻腔結構異常、免疫力下降、環境刺激等因素引起。
1、感染因素:
病毒或細菌侵入額竇黏膜引發炎癥。常見病原體包括流感病毒、肺炎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急性期表現為前額脹痛、鼻塞流膿涕,慢性期可能伴隨嗅覺減退。治療需根據病原體選擇抗病毒藥物或抗生素如阿莫西林、頭孢呋辛、克拉霉素。
2、過敏反應:
花粉、塵螨等過敏原導致黏膜水腫堵塞竇口。典型癥狀為陣發性噴嚏、清水樣鼻涕伴額部悶脹感。需避免接觸過敏原,使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組胺藥物,嚴重時需鼻用糖皮質激素。
3、解剖異常:
鼻中隔偏曲或鼻甲肥大阻礙額竇引流。患者常有持續性鼻塞、晨起頭痛加重。保守治療無效時需考慮鼻內鏡手術矯正結構,常見術式為額竇開放術、鼻中隔成形術。
4、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長期熬夜等降低黏膜防御能力。易反復出現低熱、倦怠等全身癥狀。建議保證7-8小時睡眠,補充維生素C和鋅制劑,必要時注射流感疫苗。
5、環境刺激:
空氣污染或干燥寒冷空氣直接損傷黏膜。癥狀多在接觸刺激物后發作,表現為灼熱感、少量血性分泌物。外出佩戴口罩,室內使用加濕器維持50%濕度。
日常建議用生理鹽水鼻腔沖洗每日2次,選擇游泳、瑜伽等增強呼吸功能的運動。飲食增加白蘿卜、蓮藕等清熱食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若出現持續高熱、視力改變或劇烈頭痛需立即就診,警惕顱內并發癥。保持規律作息與良好通風可降低復發風險,慢性患者建議每半年復查鼻竇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