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口假牙在佩戴初期可能出現松動脫落現象,但通過規范調整和正確護理可顯著改善穩定性。影響假牙固位的因素主要有牙槽骨吸收、假牙適配度、口腔肌肉協調性、使用習慣以及護理方式。
1、牙槽骨吸收:
牙列缺失后牙槽骨會逐漸萎縮,導致假牙基底與牙齦貼合度下降。骨質吸收速度受年齡、骨質疏松等因素影響,建議每年復查口腔CT評估骨量變化。重度吸收者需通過植骨手術或種植體輔助固位。
2、假牙適配度:
初次佩戴假牙需經歷4-6周調整期,期間需多次修整基托邊緣。制作精度不足的假牙會出現翹動、壓痛等問題,建議選擇數字化取模技術提升密合度。使用3-5年后需重新制作以適應口腔變化。
3、肌肉協調性:
舌體與頰部肌肉對假牙產生動態壓力,初期可能出現假牙移位。通過吹氣訓練含水發"啊"音和咀嚼軟糖練習可增強肌肉控制力。神經系統疾病患者需配合吞咽功能康復訓練。
4、使用習慣:
單側咀嚼、啃咬硬物等不良習慣會加速假牙磨損。建議避免食用年糕、堅果等粘性硬質食物,分小塊進食。打噴嚏或咳嗽時應用手扶住假牙,睡眠時需取出浸泡在清潔液中。
5、護理方式:
每日使用軟毛刷清潔假牙,避免牙膏中的研磨劑損傷樹脂。飯后及時沖洗假牙與口腔,定期使用假牙清潔片去除菌斑。固位不佳時可短期使用醫用假牙粘接劑,但長期使用可能掩蓋適配問題。
建議佩戴全口假牙者每日進行口腔肌肉鍛煉,如鼓腮、彈舌等動作;飲食注意補充鈣質與維生素D,延緩牙槽骨吸收;選擇獼猴桃、蒸蛋等易咀嚼食物過渡適應期;定期進行口腔檢查,出現明顯松動時及時調整。夜間取出假牙可使牙齦得到休息,存放時需完全浸沒在清水或專用護理液中防止變形。吸煙者需更頻繁清潔假牙,避免色素沉積影響美觀與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