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腔鏡檢查是一種通過光學儀器觀察子宮腔及輸卵管開口的微創檢查技術,適用于異常子宮出血、不孕癥、宮腔粘連等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檢查需在月經干凈后3-7天進行,術前需禁食6小時并排空膀胱。
1、檢查原理:宮腔鏡由光源系統、成像系統和操作通道組成,通過陰道置入宮腔后注入膨宮介質如生理鹽水或葡萄糖液,將子宮壁撐開形成清晰視野。冷光源照明配合高分辨率攝像頭可放大宮腔結構4-10倍,準確識別1mm以上的病變。
2、適應病癥:主要針對異常子宮出血的病因鑒別,能明確診斷子宮內膜息肉、黏膜下肌瘤、子宮內膜增生等疾病。對于反復流產患者可評估宮腔形態異常,如子宮縱隔或宮腔粘連。檢查同時可進行輸卵管通液試驗評估生育功能。
3、操作流程:術前需完成血常規、凝血功能及傳染病篩查。截石位消毒后置入窺陰器,宮頸鉗固定后逐號擴張宮頸至6-8mm。鏡體沿宮頸管緩慢推進,按系統順序觀察宮底、雙側角部及輸卵管開口,全程約10-15分鐘。
4、治療應用:在診斷同時可實施鏡下手術,如息肉電切、黏膜下肌瘤剔除、宮腔粘連分離等。特殊器械如雙極電切環能精準切除病變,術中出血量通常少于20ml。術后放置球囊支架可預防宮腔再粘連。
5、術后護理:檢查后2周內禁止盆浴和性生活,觀察陰道流血情況。輕微腹痛可熱敷緩解,若出現發熱或大量出血需及時復診。術后1個月復查超聲評估內膜修復,計劃妊娠者需避孕3個月。
檢查后建議攝入高蛋白食物如魚肉、豆制品促進內膜修復,每日步行30分鐘改善盆腔血液循環。保持會陰清潔,選擇純棉透氣內褲。術后3個月經周期后可通過三維超聲評估宮腔環境,備孕人群建議同步監測排卵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