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間期延長是心電圖中常見的傳導異常,指PR間期超過200毫秒成人或年齡對應正常值兒童。多數情況下屬于良性表現,但部分可能提示潛在心臟疾病風險。
PR間期延長的危險程度主要與病因相關。生理性因素包括迷走神經張力增高常見于運動員、藥物影響如β受體阻滯劑、地高辛。病理性因素可能涉及一度房室傳導阻滯、心肌炎、風濕性心臟病或先天性傳導系統異常。伴隨癥狀可能包括心悸、活動后氣促,嚴重者可出現暈厥。
輕度PR間期延長200-300毫秒通常無需特殊治療,建議定期心電圖監測。中度延長300-400毫秒需排查甲狀腺功能減退、電解質紊亂等可逆因素。重度延長超過400毫秒或合并二度以上房室傳導阻滯時,可能需要安裝心臟起搏器。
病理性PR間期延長可能進展為高度房室傳導阻滯,導致心輸出量下降。急性心肌梗死合并PR間期延長患者,發生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的風險增加3-5倍。萊姆病、結節病等系統性疾病也可損傷傳導系統。
建議新發現PR間期延長者完善動態心電圖、心臟超聲檢查。出現黑朦、暈厥等癥狀需立即就醫。運動員或長期服藥者出現無癥狀PR間期延長,可每6-12個月復查。避免使用加重傳導阻滯的藥物,如鈣通道阻滯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