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鉀過高可能出現肌肉無力、心律失常、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時可導致心臟驟停。高鉀血癥的危害主要涉及心臟傳導異常、神經肌肉功能障礙、腎功能損害、酸堿平衡紊亂、消化系統癥狀等。
1、心臟傳導異常
血鉀濃度超過5.5mmol/L時可能影響心肌電活動,早期表現為心電圖T波高尖,隨著血鉀升高會出現PR間期延長、QRS波群增寬。嚴重高鉀血癥可導致心室顫動或心臟停搏,需緊急進行降鉀處理。這種情況常見于急性腎衰竭、大面積組織損傷或過量補鉀等情況。
2、神經肌肉功能障礙
血鉀升高會改變細胞膜電位,導致肌肉興奮性先增強后抑制。患者可能出現手足感覺異常、四肢麻木刺痛,逐漸發展為對稱性肌無力,嚴重時出現弛緩性癱瘓。這種神經肌肉癥狀通常從下肢開始向上發展,可能被誤診為吉蘭巴雷綜合征。
3、腎功能損害
慢性腎臟病患者因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容易出現鉀排泄障礙,而高鉀血癥又會進一步損害腎小管功能。長期高鉀狀態可加速腎功能惡化,形成惡性循環。這類患者需定期監測血鉀水平,限制高鉀食物攝入。
4、酸堿平衡紊亂
高鉀血癥常伴隨代謝性酸中毒,因鉀離子與氫離子在腎小管的競爭性排泄導致。酸中毒又會促使細胞內鉀向細胞外轉移,加重高鉀癥狀。這種情況在糖尿病酮癥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代謝紊亂狀態下尤為明顯。
5、消化系統癥狀
消化道平滑肌功能受抑制可表現為惡心、嘔吐、腹脹和腸麻痹。這些非特異性癥狀容易被忽視,但在無其他明確病因時需考慮電解質紊亂可能。嚴重高鉀血癥甚至可能發生腸梗阻樣表現。
對于存在高鉀風險的人群,建議定期監測電解質水平,限制香蕉、橙子、土豆等高鉀食物攝入,避免使用可能升高血鉀的藥物。腎功能不全者應嚴格控制蛋白質攝入量,保持適當水分攝入促進鉀排泄。出現不明原因肌無力或心悸時應及時就醫檢查,確診高鉀血癥后需根據病因采取利尿排鉀、離子交換樹脂或血液凈化等治療措施。日常生活中注意觀察尿量變化,避免劇烈運動后大量出汗導致的血液濃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