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百日咳主要通過臨床癥狀結合實驗室檢測診斷,典型表現為陣發性痙攣性咳嗽伴雞鳴樣回聲。診斷依據包括典型癥狀、白細胞計數升高、鼻咽拭子PCR檢測或細菌培養陽性。
1、癥狀觀察:
百日咳早期癥狀類似普通感冒,表現為流涕、低熱和輕微咳嗽。1-2周后進入痙咳期,特征為成串的痙攣性咳嗽,發作時面色漲紅甚至發紺,咳嗽末伴隨高調雞鳴樣回聲。新生兒可能表現為呼吸暫停而非典型咳嗽。癥狀持續2-6周后逐漸緩解。
2、實驗室檢查:
血常規檢查顯示白細胞計數顯著升高15-50×10?/L,淋巴細胞比例超過60%。鼻咽部分泌物PCR檢測可快速確認百日咳鮑特菌DNA,敏感性達90%以上。細菌培養需使用特殊培養基,陽性率隨病程延長降低,發病3周后檢出率不足50%。
3、接觸史調查:
詢問2-3周內是否接觸過咳嗽患者,特別是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家族成員。百日咳具有高度傳染性,家庭接觸者的感染率可達80%。未接種疫苗的嬰幼兒屬于高危人群,接觸后發病率超過90%。
4、影像學評估:
胸部X線檢查主要用于排除并發癥,典型表現為肺門淋巴結腫大和支氣管周圍浸潤。重癥患兒可能出現肺不張或肺炎改變。6月齡以下嬰兒需警惕肺動脈高壓,必要時進行心臟超聲檢查。
5、鑒別診斷:
需與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肺炎支原體感染、氣管異物等疾病鑒別。腺病毒感染可引起類似痙咳癥狀,但無典型雞鳴樣回聲。衣原體肺炎多伴結膜炎,咳嗽持續時間較短。結核感染多有接觸史和結核中毒癥狀。
確診百日咳的嬰幼兒需隔離治療至抗生素使用5天后。密切接觸者應進行暴露后預防,未完成疫苗接種的嬰兒建議使用紅霉素預防。保持室內濕度50%-60%,采用少量多次喂養方式減少嘔吐。咳嗽發作時立即豎抱拍背,出現呼吸暫停、抽搐或喂養困難需急診處理。完成3-4劑百白破疫苗是最有效的預防措施,孕婦建議在妊娠27-36周接種疫苗以通過胎盤傳遞抗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