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鼻子呼吸也可能打呼嚕。打呼嚕與呼吸方式有關,但鼻腔結構異常、肥胖等因素才是主要原因。
打呼嚕是氣流通過狹窄的上呼吸道時,軟組織振動產生的聲音。鼻腔呼吸時,若存在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或鼻息肉等問題,會導致氣流受阻,增加打呼嚕風險。肥胖者咽喉部脂肪堆積,平躺時軟組織松弛下墜,同樣會引發打呼嚕。過敏性鼻炎或感冒引起的鼻塞,可能迫使張口呼吸,但鼻腔通暢時用鼻子呼吸反而能減少打呼嚕概率。
1、鼻腔結構異常的影響:
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或慢性鼻炎等疾病會造成鼻腔狹窄。氣流通過狹窄部位時速度加快,引起懸雍垂和軟腭振動。這類患者即使堅持用鼻子呼吸,仍可能出現打呼嚕。需通過鼻內鏡檢查明確病因,嚴重者可考慮鼻中隔矯正術或下鼻甲部分切除術。
2、體位與生活習慣的作用:
仰臥位時舌根后墜易阻塞氣道,側臥能緩解打呼嚕。睡前飲酒會放松咽喉肌肉,加重氣道塌陷。控制體重、戒煙限酒、使用加濕器保持鼻腔濕潤,都有助于減輕癥狀。枕頭過高可能使頸部彎曲過度,反而增加氣道壓力。
改善打呼嚕需綜合干預。超重者應通過飲食調整和慢跑、游泳等有氧運動減重。鼻腔問題者可每日用生理鹽水沖洗,睡前避免接觸過敏原。持續嚴重打呼嚕伴呼吸暫停時,需進行多導睡眠監測,必要時使用口腔矯正器或持續正壓通氣治療。建立規律作息,晚餐不宜過飽,臥室保持適宜溫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