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的治療藥物主要包括氨基水楊酸制劑、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三類。常用藥物有美沙拉嗪、潑尼松和硫唑嘌呤,具體用藥需根據病情活動度和病變范圍由消化科醫生制定個體化方案。
美沙拉嗪是輕中度活動期的一線選擇,通過抑制腸道炎癥反應發揮作用。該藥分為口服劑型和局部灌腸劑型,對于直腸型或左半結腸炎可聯合使用。常見不良反應包括頭痛、惡心等消化道癥狀,偶見肝功能異常。
潑尼松適用于中重度活動期或對氨基水楊酸制劑無效者,能快速控制急性炎癥。使用需遵循"足量-漸減"原則,長期應用可能引起骨質疏松、血糖升高等副作用。布地奈德作為新型糖皮質激素,全身副作用較小。
硫唑嘌呤屬于免疫調節劑,用于激素依賴或反復發作的維持治療。起效較慢需持續用藥3-6個月,用藥期間需定期監測血常規和肝功能。對于生物制劑如英夫利昔單抗,適用于傳統治療無效的中重度患者。
藥物治療期間應配合低渣飲食,避免乳制品和辛辣刺激食物。當出現持續腹痛、血便加重或發熱時需及時復診。部分患者可能需聯合益生菌調節腸道菌群,但菌種選擇需遵循醫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