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鉀可能由鉀攝入不足、鉀排出過多、鉀分布異常、藥物影響、內分泌疾病等原因引起。低鉀通常表現為肌無力、心律失常、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長期偏食、節食或消化吸收功能障礙可能導致鉀攝入不足。鉀是維持神經肌肉功能的重要電解質,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豆類、瘦肉等食物中。飲食結構單一、長期禁食或胃腸手術后營養吸收不良的人群容易出現鉀缺乏。調整飲食結構,增加香蕉、菠菜、土豆等高鉀食物攝入有助于改善。
大量出汗、腹瀉嘔吐或使用利尿劑可能造成鉀排出過多。劇烈運動后未及時補充電解質、急性胃腸炎引起的頻繁嘔吐腹瀉都會導致鉀大量流失。某些降壓利尿藥物如呋塞米、氫氯噻嗪會促進鉀排泄。出現這種情況需要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調整用藥并補充電解質。
酸堿平衡紊亂或胰島素使用可能導致細胞內外鉀分布異常。堿中毒時鉀離子向細胞內轉移,血液中鉀濃度降低。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治療時,葡萄糖和鉀同時進入細胞內,可能引發低鉀。這種情況需要監測血鉀水平,必要時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補鉀治療。
某些抗生素、激素類藥物可能影響鉀代謝。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會促進鉀排泄,部分抗生素如慶大霉素可能造成腎小管損傷導致鉀丟失。使用這些藥物期間應定期檢查電解質,出現肌無力、心悸等癥狀時及時就醫調整用藥方案。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庫欣綜合征等內分泌疾病會導致低鉀。醛固酮分泌過多會促進腎臟排鉀,表現為頑固性低鉀伴高血壓。甲狀腺功能亢進加速代謝也可能導致鉀需求增加。這類疾病需要專科診治,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才能有效糾正低鉀。
預防低鉀應注意保持均衡飲食,適量食用香蕉、橙子、蘑菇、海帶等高鉀食物。高溫環境或劇烈運動后要及時補充含電解質的飲品。長期服用利尿劑或激素類藥物者應定期監測血鉀。出現不明原因的肌無力、心悸等癥狀應及時就醫檢查,避免自行補鉀導致高鉀風險。腎功能不全患者補鉀需特別謹慎,必須在醫生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