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生物制劑是通過基因工程技術靶向抑制免疫異常反應的蛋白類藥物,主要包括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白細胞介素抑制劑等類型。這類藥物通過精準阻斷銀屑病關鍵致病因子發揮作用,適用于中重度斑塊型銀屑病、關節病型銀屑病等難治性病例。
一、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
腫瘤壞死因子拮抗劑如阿達木單抗、依那西普等可中和過度活躍的腫瘤壞死因子α,該細胞因子在銀屑病皮損中顯著升高。這類藥物能快速緩解紅斑鱗屑癥狀,改善關節腫脹疼痛,但需警惕結核復發、心力衰竭等潛在風險。治療前需完成肝炎、結核篩查等評估。
二、白細胞介素12/23抑制劑
烏司奴單抗等藥物靶向阻斷白細胞介素12和23共有的p40亞基,抑制Th1/Th17細胞通路。對頭皮、指甲等特殊部位皮損效果顯著,維持治療期間每12周給藥一次。常見不良反應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注射部位反應,罕見嚴重感染事件。
三、白細胞介素17A抑制劑
司庫奇尤單抗、依奇珠單抗通過特異性結合白細胞介素17A,阻斷其與受體結合。對斑塊型銀屑病清除率較高,部分患者可實現皮損完全消退。需監測念珠菌感染風險,中重度炎癥性腸病患者慎用。
四、白細胞介素23抑制劑
古塞庫單抗等藥物選擇性抑制白細胞介素23的p19亞基,影響Th17細胞分化。具有每8周給藥一次的便利性,長期安全性數據良好。可能出現頭痛、關節痛等輕微反應,嚴重過敏反應概率較低。
五、小分子靶向藥
磷酸二酯酶4抑制劑阿普斯特通過調節細胞內環磷酸腺苷水平,抑制促炎因子釋放。口服給藥方便但需注意腹瀉、體重下降等副作用。適用于對生物制劑應答不佳或存在使用禁忌的患者。
使用生物制劑期間應定期監測感染體征、肝腎功能及抗體形成情況。聯合保濕護理、紫外線療法等可提升療效,避免飲酒及過度日曬。治療前需充分評估共病情況,妊娠期女性需個體化權衡風險收益。生物制劑需在專業醫師指導下規范使用,不可自行調整劑量或中斷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