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患者的生存時間與疾病分期、治療依從性和并發癥管理密切相關,早期積極干預可顯著延長生存期。
一、代償期肝硬化:
處于肝功能代償期的患者通過規范治療,5年生存率可達70%以上。此階段肝臟仍能維持基本功能,主要表現為輕度乏力、食欲減退。治療需針對病因進行抗病毒、戒酒等干預,配合低脂高蛋白飲食,限制鈉鹽攝入預防腹水。定期監測甲胎蛋白和超聲檢查有助于早期發現肝癌變。
二、失代償期肝硬化:
出現腹水、消化道出血或肝性腦病等并發癥時,5年生存率降至20%-40%。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主要致死原因,需通過套扎術或TIPS手術干預。頑固性腹水患者需聯合利尿劑與白蛋白輸注,肝性腦病需限制蛋白質攝入并服用乳果糖調節腸道菌群。此階段建議每3個月復查肝功能、凝血功能和腹部影像學。
肝硬化患者需建立包含肝病科、營養科的多學科隨訪體系。飲食采用少量多餐模式,優先選擇魚蝦、豆制品等優質蛋白,每日熱量攝入不低于35kcal/kg。適度進行步行、太極等低強度運動,避免舉重等腹壓增高動作。出現嘔血、意識障礙等急癥需立即住院治療,終末期患者可評估肝移植指征。保持規律作息與情緒穩定對延緩病情進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