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婦缺鐵可通過調整飲食、口服鐵劑、靜脈補鐵、治療原發病、定期監測等方式處理。缺鐵通常由鐵攝入不足、吸收障礙、需求增加、慢性失血、妊娠期生理變化等原因引起。
1、調整飲食
增加富含鐵元素的食物攝入有助于改善缺鐵狀態。動物肝臟、紅肉、禽類等血紅素鐵吸收率較高,菠菜、黑木耳等植物性食物含非血紅素鐵需搭配維生素C促進吸收。避免與咖啡、濃茶同食影響鐵吸收,建議餐間補充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橙子。
2、口服鐵劑
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琥珀酸亞鐵、多糖鐵復合物、富馬酸亞鐵等補鐵藥物。口服鐵劑可能引起胃腸不適,建議餐后服用。用藥期間可能出現黑便屬正常現象,需與消化道出血鑒別。定期復查血紅蛋白和血清鐵蛋白評估療效。
3、靜脈補鐵
對于嚴重貧血或口服不耐受者,可選用蔗糖鐵、右旋糖酐鐵等靜脈鐵劑。靜脈補鐵需在醫院進行,可能發生過敏反應,用藥后需觀察。該方法能快速提升鐵儲備,適用于妊娠中晚期重度缺鐵患者。
4、治療原發病
排查消化道出血、寄生蟲感染等潛在病因。痔瘡出血、胃潰瘍等失血性疾病需同步治療。幽門螺桿菌感染可能影響鐵吸收,根治感染可改善鐵代謝。慢性腎臟病導致的缺鐵需聯合促紅細胞生成素治療。
5、定期監測
妊娠期每4-6周檢測血常規,關注血紅蛋白和紅細胞參數變化。血清鐵蛋白低于30微克/升提示鐵儲備不足。監測胎兒生長發育情況,嚴重貧血可能影響胎盤供氧。產后42天復查鐵代謝指標,哺乳期仍需維持充足鐵攝入。
孕婦每日鐵需求量為27毫克,孕晚期需儲備足夠鐵滿足分娩失血和哺乳需求。建議每周攝入動物內臟1-2次,搭配深色蔬菜補充葉酸。烹飪使用鐵鍋可增加膳食鐵含量,避免鈣劑與鐵劑同服。適度運動促進血液循環,但重度貧血時應限制活動強度。出現心悸、乏力等缺氧癥狀需及時就醫,長期嚴重缺鐵可能影響胎兒神經發育。